仲尼篇第七(節選)

荀子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仲尼之門,五尺之豎子(指年少的學生), 言羞稱乎五伯(春秋五霸; 儒家重王道,反對霸道,故對以春秋五霸為羞)。是何也?曰:然!彼誠可羞稱 也。齊桓五伯之盛者也(齊桓公為春秋五霸 之首),前事(齊桓公稱霸以前的事)則殺兄而爭國; 內行(在家裡的私人作為)則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。閨門之內, 般樂(ㄆㄢˊ ㄌㄜˋ;流連過份 玩樂)奢汰(ㄊㄞˋ;過份奢侈), 以之分奉之而不足;外事則詐, 并國(併吞國家)三十五。 其事行也若是,其險汙淫汰也,彼固曷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!

若是而不亡,乃霸,何也?曰:於乎!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焉,夫孰能亡之? 倓(ㄊㄢˊ;安然不疑的樣子)然見管仲之能足以託國也,是天下之大知也。安(內)忘其怒 ,出忘其讎(管仲曾支持公子糾與齊桓公爭奪王位, 差點以箭射死齊桓公),遂立為仲父,是天下之大決也。立以為仲父,而貴戚莫之敢妒也; 與之之位(高氏、國氏,世為齊之上卿), 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;與之書社三百(三百社的封地,一社為二十五戶), 而富人莫之敢距(拒)也;貴賤長少, 秩秩(有秩序)焉, 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(管仲), 是天下之大節也。諸侯有一節(項)如是, 則莫之能亡也;桓公兼此數節者而盡有之, 夫又何可亡也!其霸也,宜哉!非幸(僥倖)也, 數(有方法定數)也。

然而仲尼之門,五尺之豎子,言羞稱五伯,是何也?曰:然!彼非本政教也(非以政教為本), 非致(至)隆高也, 非綦(ㄑ|ˊ;極)文理(禮義制度)也 ,非服人之心也。鄉(向;趨)方略,審(察)勞佚, 畜積修鬥(積蓄物資,提高戰鬥力), 而能顛倒(指擊垮)其敵者也,詐心(使用計謀)以 勝矣。彼以讓飾爭,依乎仁而蹈(謀取)利 者也,小人之傑也,彼固曷足稱乎大君子之門哉!

彼王者則不然,致賢而能以救不肖,致彊(強)而能以寬弱,戰必能殆之(戰敗對方)而 羞與之鬥。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,而暴國安自化矣,有災繆(謬)者, 然後誅之。故聖王之誅也綦省(極簡要省 略)矣。文王誅四,武王誅二,周公卒業,至於成王,則安以無誅矣。 故道豈不行矣哉!文王載百里地,而天下一;桀紂(捨)之, 厚於有天下之埶(勢), 而不得以匹夫老。故善用之,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;不善用之,則六千里而為仇人(指秦國)(指楚國被秦國所役使,楚懷王被擄而 死於秦)。故人主不務得道,而廣有其埶(勢), 是其所以危也。

持寵處位,終身不厭之術(長期被人主信任, 保持職位,終身不被君主厭惡的方法):主尊貴之, 則恭敬而僔(ㄗㄨㄣˇ;謙讓);主信愛之, 則謹慎而嗛(謙虛);主專任之, 則拘守(謹慎守住職份)而 詳(熟悉法度);主安 近(親近)之,則慎比(小 心順從)而不邪(諂?);主疏遠之,則全 一而不倍(忠心一意而不背叛);主損絀之,則恐懼而不怨。 貴而不為夸(誇耀自己),信而 不處謙(被嫌疑),任重而 不敢專(專斷獨裁)。 財利(財利獎賞)至, 則善(功績)而不及也, 必將盡辭讓之義,然後受。福事至則和而理(妥 善對待),禍事至則靜而理(沈穩 面對)。富則廣施,貧則用節。可貴可賤也(可以安於貴賤), 可富可貧也(可以安於貧富),可殺而不可使為姦也, 是持寵處位,終身不厭之術也。雖在貧窮徒處之埶( 勢),亦取象(方法)於是矣。 夫是之謂吉人。詩云:「媚(愛)茲一 人(指君主), 應侯(語助詞)( 遵循)德,永言孝思,昭哉嗣(繼承)服 。」(這位 美好的君主,能遵循祖先的德行,孝敬祖先,光耀祖先的事業)。此之謂也。


荀卿(約西元前313至235年),名況,字卿,趙國郇邑人,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, 人稱荀子。漢朝人避宣帝諱,又稱其為孫卿。荀子是繼孔子、孟子以後大儒,並把法家思想注入儒學。 《荀子》一書,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。荀子曾經遊歷燕齊楚秦,曾在齊下講學著書, 後離楚赴楚,任蘭陵令。後卒於蘭陵。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。

《荀子》一書,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,該書共三十二篇,除《大略》、《宥坐》、《子道》、 《法行》、《哀公》、《堯問》為弟子所述,其它各篇都是荀子自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