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篇(卷四)

孫子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孫子曰: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(使 造成自己不會被敵人戰勝的條件),以侍敵之可勝(等 待敵人被我戰勝的條件)。不可勝在己(自己的 努力),可勝在敵(敵人的失誤,有機可趁)。 故善戰者,能為不可勝(造成自己不被戰勝的條件), 不能使敵之必可勝(不能使敵人必定被我戰勝)。故曰: 勝可知(預測), 而不可為(主觀強求而得)

不可勝者,守也(防守)﹔可勝者, 攻(攻擊)也。守則不足, 攻則有餘(力量不足,採守勢;力量有餘, 採攻勢)。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﹔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。故能自保而全勝也。

見勝(預測勝利)不過眾人之所知, 非善之善者也(不是真正懂得戰爭的人)﹔ 戰勝而天下曰善,非善之善者也。故舉秋毫不為多力,見日月不為明目,聞雷霆不為聰耳。 古之所謂善戰者,勝於易勝者(戰勝容易被打敗的敵人; 即攻擊已處於失敗情勢的敵人)也。故善戰之勝也,無智名,無勇功。 故其戰勝不忒(ㄅㄨˋ ㄊㄜˋ;沒有差錯)。 不忒者,其所措必勝,勝已敗者也(戰勝已經失敗的 敵人)。故善戰者,立於不敗之地,而不失敵之敗也(敵 人露出失敗跡象時,不失良機的攻擊敵人)。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 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(能掌握 勝敗的決定權)

兵法(計算敵我勝負的兵法):一 曰度(衡量敵我國土面積),二 曰量(雙方物資數量),三 曰數(雙方兵力眾寡),四曰 稱(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), 五曰勝(雙方勝負的可能結果)。 地生(產生)度,度生量,量生數, 數生稱,稱生勝。故勝兵若以鎰(|ˋ; 二十四兩)稱銖(ㄓㄨ;一兩的二 十四分之一)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 勝者之戰民也,若決(決開)積 水於千仞(八千尺高)之溪者, 形也。


孫子,春秋時人,生卒年不詳,或曰齊國人,或曰吳國人, 春秋末期的兵學家,曾為吳王闔盧的將領,為吳國策畫伐楚大計。 所著《孫子兵法》,為中國兵學思想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, 也是全世界研究略戰術的戰爭寶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