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第四(節選)

世說新語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鄭玄欲注《春秋傳》,尚未成,時行與服子慎遇,宿客舍。 先未相識,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,聽之良久, 多與己同。就車與語曰﹕「吾久欲注,尚未了。聽君向言,多與我同, 今當盡以所注與君。(將我已作注的春秋傳贈送給你)」遂為服氏注。


鍾會撰《四本論》,始畢,甚欲使嵇公(嵇康)一見, 置懷中,既詣,畏其難(詰辯),懷不敢出,於戶外遙擲,便回急走。


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,始與王夷甫(王衍)談, 便已超詣(超妙)嘆曰﹕「卿天才卓出 ,若復小加研尋,一無所愧。」後看《莊》、《老》,更與語,便足相抗衡。


庾子嵩(庾敳)讀《莊子》, 開卷一尺便放去(將書卷起),曰﹕ 「了不異人意(和我的意見差不多)。」


初,注《莊子》者數十家,莫能究其旨要。向秀於舊注外為解義,妙析奇致, 大暢玄風(玄學之風旨),唯《秋水》、 《至樂》二篇未竟而卒。子幼,義(解說義 理的原稿)遂零落,然猶有別本(副本)郭象者, 為人薄行,有俊才,見義不傳于世,遂竊為己注,乃自注《秋水》、《至樂》二篇, 又易(更換)《馬蹄》一篇,其餘眾篇, 或定點文句而已。後義別本出,故今有二莊,其義一也。


褚季野孫安國云﹕「北人學問,淵綜廣博。」答曰﹕「南人學問, 清通簡要。」支道林聞之,曰﹕「聖賢故所忘言。自中人(中等資質的人)以還, 北人看書,如顯處視月, 南人學問,如牖(|ㄡˇ;窗戶)中窺日。」


宣武集諸名勝講《易》,日說一卦(一天只 說一卦)簡文欲聽,聞此便還,曰﹕「義(義理)自 當有難易,其以一卦為限邪?」


王逸少(王羲之)會稽(縣 令),初至,支道林在焉。孫興公曰﹕「支道林拔新領異,胸懷所及乃自佳, 卿欲見不?」本自有一往雋氣,殊自輕之。後支共載往(處)都 領域(自矜持不與交往), 不與交言。須臾退。後正值當行,車已在門,曰﹕「君未可去,貧道(僧人自稱)與君小語。 」因論《莊子逍遙遊》。作數千言,才藻新奇,花爛映發。遂披襟解帶,留連不能已。


支道林初從東出(支道林住會稽,晉哀帝使人東迎之), 住東安寺中。王長史(王濛) 宿構(預先構思)精理,並撰其才藻(語辭), 往與語,不大當對(不能與支道林相抗衡)敘致數百語, 自謂是名理奇藻。徐徐謂曰﹕「身與君別多年,君義言了不 長進。」大慚而退。


人有問殷中軍:「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,將得財而夢屎穢?」曰﹕「官本是臭腐, 所以將得而夢棺屍;財本是糞土,所以將得而夢穢污。」時人以為名通(名言)


文帝(曹丕)嘗令東阿王(曹 植)七步作詩,不成者行大法(重罰)。 應聲便為詩曰﹕「煮豆持作羹,漉(ㄌㄨˋ;滲)( ㄕㄨˊ;豆)以為汁。萁(ㄐ|;豆莖)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帝深有慚色。


《世說新語》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。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遺聞軼事,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, 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。全書共一千多則,每則文字長短不一,有的數行,有的只有三言兩語。《世說新語》 善用對照、比喻、誇張、與描繪的文學技巧,對後世筆記小說的影響頗大,《世說新語》也記錄了許多膾炙人 口的佳言名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