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香市,前寫香市之盛,後寫天災人禍,反映出晚明官場與社會的汙濁風氣。
西湖香市,起於花朝(相傳陰曆二月十二日
或十五日為百花生日,為花朝節),盡於端午。山東進香普陀(普陀寺,
位於浙江省舟山島)者日至,嘉湖(今浙江省嘉興、湖州市)進
香天竺(天竺寺,位於西湖畔)者日至,
至則與湖之人市(買賣)焉,故曰香市。
然進香之人市於三天竺,市於岳王墳(岳飛墓),市於湖心亭(西湖的
小島亭名),市於陸宣公祠(祀祭唐朝宰相陸贄,位於西湖孤山麓),
無不市,而獨湊集於昭慶寺。昭慶寺兩廊故無日不市者,三代八朝(漢、魏和六朝)之古董,
蠻夷閩貊之珍異,皆集焉。至香市,則殿中邊甬道上下、池左右、山門內外,有屋則攤,無屋則廠(沒有牆壁的亭子),
廠外又棚,棚外又攤,節節寸寸。凡胭脂簪珥(ㄗㄢ ㄦˇ;髮簪與耳飾,
皆婦女首飾)、牙尺剪刀,以至經典木魚、伢兒嬉具之類,無不集。
此時春暖,桃柳明媚,鼓吹清和,岸無留船,寓無留客,肆(賣酒的地方)無
留釀(指酒)。袁石公(袁
宏道)所謂:「山色如娥,花光如頰,溫風如酒,波紋如綾」,已畫出西湖三月。
而此以香客雜來,光景又別。士女閑都(優雅貌),
不勝其村庄野婦之喬畫(精心妝扮);芳蘭薌澤(香澤;香氣),
不勝其合香芫荽(一種香菜)之薰蒸;絲竹管弦(指樂器),不
勝其搖鼓欱(ㄏㄜˋ;以口吹笙)笙之聒帳(吵鬧);
鼎彝(烹飪的器具)光怪,不勝其泥人竹馬之行情;宋元名畫,
不勝其湖景佛圖之紙貴。如逃如逐,如奔如追,撩撲不開,牽挽不住(形容香市熱鬧的景況)。數百十
萬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日簇擁於寺之前後左右者,
凡四閱(經歷)月方罷。
恐大江以東,斷無此二地矣(長江以東,肯定沒有第二個像這樣的地方)。
崇禎庚辰(崇禎十三年;1640年)三
月,昭慶寺火。是歲及辛巳、壬午(崇禎十四、
五年)洊(ㄐ|ㄢˋ;再﹑屢次)饑,
民強半餓死。壬午虜(盜匪)鯁(ㄍㄥˇ;
阻塞不通)山東,香客斷絕,無有至者,市遂廢。
辛巳夏,余在西湖,但見城中餓殍(ㄜˋ ㄆ|ㄠˇ;
餓死的人)舁(ㄩˊ;抬)出,扛挽相屬(連接)。
時杭州劉太守夢謙,汴梁人,鄉裏抽豐者(豐,指豐收。抽豐本指歉收的人向豐收的人乞
助。引申指向財物多的人求取,以補助自己的不足。)多寓西湖,日以民詞饋送(包攬訴訟關說,以賺取饋贈)。
有輕薄子(言行輕浮的人)改古詩
誚(ㄑ|ㄠˋ;譏諷)之曰:「山不青山樓不樓,西湖歌舞一時休。
暖風吹得死人臭,還把杭州送汴州。」可作西湖實錄。
張岱(1597—1689年),晚明著名散文家。字宗子、石公,號陶菴、天孫。山陰(浙江紹興)人。
生於仕宦家庭,生活優渥,早年好遊山水,過著浪蕩、聲色生活。明亡後,隱居山林,
窮困而終。寫作風格集公安、竟陵兩派之長,文筆優美,為晚明小品文集其大成的散文家。所作
《陶菴夢憶》、《西湖尋夢》為晚明小品的代表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