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花書屋記

歸有光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杏花書屋是周孺允根據其先父的遺願而建造的讀書室。周孺允先父周廣在明正德年間為御史, 敢於直諫聞名。歸有光對這位前輩十分敬仰,又與周孺允有著深厚的交誼。因此,應朋友之請作了這篇記。

杏花書屋,余友周孺允所構讀書之室也。孺允自言其先大 夫(先父)玉巖(周廣, 周孺允之父,字克之,號玉巖)為御史,謫(貶官)時, 嘗(曾經)夢居一室,室旁杏 花爛漫(盛開),諸子讀書其間, 聲琅(書聲琅琅)然出戶外。嘉靖初, 起官陟(ㄓˋ;登高。指升官)憲使(憲使; 御史台或都察院的官員,奉旨監察或外巡均可稱憲使),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,今所居宅是也。 公指其後隙地(空地)孺允曰:「他日當建一室, 名之為杏花書屋,以志吾夢云。」

公後遷南京刑部右侍郎(南京刑部尚書的副職), 不及歸(還沒返回故鄉)而 沒於金陵孺允兄弟數見侵侮(欺侮。 孺允父為官正直,敢於直諫,故其父歿後,孺允兄弟被人欺凌),不免有風雨飄搖 之患(周家家道中落)。如是數年,始獲安居。 至嘉靖二十年,孺允(ㄑ|ˋ ;修補房屋)公所居堂, 因於園中構屋五楹(房屋一間稱一楹),貯書萬卷,以公所命名, 揭之楣間(房屋的二樑), 周環藝(種植)以花果竹木。方春時, 杏花粲(燦)發, 恍(恍惚)如公昔年夢中矣。 而回思洞庭木葉、芳洲杜若之間(洞庭木葉, 語見屈原《九歌•湘夫人》:「裊裊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。」;芳洲杜若,語見屈原《九歌•湘君》: 「採芳洲兮杜若。」此處用典,指周廣謫居沅、湘時的往事),可謂覺之所見者妄,而夢之所為 者實矣(醒時所見的現實是虛妄的,而夢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實的)。 登其堂,思其人,能不慨然矣乎!

人重進士科,士方登第時,則長安杏花盛開, 故杏園之宴(新科進士在杏園舉行的宴會。), 以為盛事。今世試進士,亦當杏花時,而士之得第,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。此世俗不忘於榮名者為然。 公以言事忤(觸犯)天子, 間關(形容道路艱險)嶺 海(嶺南)十餘年,所謂鐵石心腸, 於富貴之念灰滅盡矣(稱賞周廣的正道直行, 不為富貴所動。),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(希望自己的子孫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)。 蓋古昔君子,愛其國家,不獨盡瘁其躬而已;至於其後,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(貢獻國家)於無窮也。 夫公之所以為心(用心)者如此。

今去公之歿,曾幾何時,向之所與同進者(一起考 中進士做官的人),一時富貴翕赫(ㄒ|ˋ  ㄏㄜˋ;興盛顯赫),其後有不知所在者。孺允兄弟雖蠖屈(ㄏㄨㄛˋ  ㄑㄩ;行動時身體向上彎成弧狀,比喻不得志)於時,而人方望其大用。 而諸孫皆秀發(形容才華出眾), 可以知《詩》《書》之澤也(形容周家書香 風門純正)。《詩》曰:「自今以始,歲其有(從現在開始 ,歲歲都是豐年),君子有穀,貽孫子。於胥樂兮!」吾於周氏見之矣!



歸有光(1506--1571)明代著名散文家。字熙甫,號項脊生,人稱震川先生。昆山(江蘇昆山)人。 少年好學,九歲能屬文,三十五歲,鄉試中舉。但以後八會試都未及第,直到六十歲時才中進士。 晚年任南京太僕寺丞,參與撰修《世宗實錄》,積勞成疾,卒於南京。歸有光對明朝中葉前後七子的 「文必秦漢」的擬古風氣,提倡學習唐宋人的古文,與王慎之、唐順之、茅坤等被稱為「唐宋派」。 其中,以歸有光的作品成就最高。歸有光的散文樸素簡潔,恬適自然,善於敘事,親切動人, 為明代著名的散文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