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花溪記

鍾惺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浣花溪,在成都西郊, 溪畔有杜甫故居「浣花草堂」,後人稱「杜甫草堂」,宋時建為「杜工部祠」。文中對草花溪的景 色有細膩的描述,對杜甫於亂世窮愁之際,能選擇如此勝地隱居表示敬佩,文末則 對權貴遊山玩水時的心態表示鄙夷。

成都南門,左為萬里橋。西折,縴(ㄑ|ㄢˋ;拉船 前進的粗繩)秀長曲(形容浣花溪),所見如連環, 如玦(ㄐㄩㄝˊ;環形有缺口的佩玉), 如帶,如規(畫圓的器具),如鉤; 色如鑒(鏡),如 琅玕(ㄌㄤˊ ㄍㄢ;圓潤如珠的美玉,青綠色),如 綠沉瓜(一種顏色深綠的瓜), 窈然(幽深的樣子)深碧, 瀠迴(|ㄥˊ ㄏㄨㄟˊ;水流回旋曲折)城下者, 皆浣花溪委也(水流聚匯處)。 然必至草堂(指杜甫舊居浣花草堂), 而後浣花有專名,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。

行三四里為青羊宮,溪時遠時近,竹柏蒼然,隔岸陰森者盡 溪,平望如薺(ㄐ|ˋ;薺菜。此形容草木叢生 。),水木清華(即水清木華), 神膚洞達(身心通達清爽)。 自宮以西,流匯而橋者三,相距各不半里。 舁夫(ㄩˊ ㄈㄨ;轎夫)云 通灌縣(四川灌縣), 或所云「江從灌口來」是也(杜甫的這一詩句,可能是指此處)

人家住溪左,則溪蔽不時見,稍斷,則復見溪,如是者數處。縛柴編竹, 頗有次第(次序)。橋盡, 一亭樹(建立)道左,署曰 「緣江路」。過此則武侯祠(諸葛亮祠), 祠前跨溪為板橋一,覆以水檻(臨水的欄杆),乃 睹「浣花溪」題榜(木牌)。 過橋,一小洲橫斜插水間,如梭(織布時用來牽引橫線的器具, 兩頭尖,中間粗,絲束放於中空部分),溪周之(溪水環繞著小洲), 非橋不通,置亭其上,題曰:「百花潭水」。由此亭還,度橋, 過梵安寺(本名浣花寺,宋改梵安寺,因與 杜甫草堂相近,俗稱草堂寺),始為杜工部祠。像頗清古(清瘦古朴), 不必求肖(像),想當爾爾(想象 中的杜甫大概是這個模樣)。石刻像一,附以本傳,何仁仲別駕(官名。 別駕從事的簡稱,唐以前為刺史的佐吏。宋代於諸州置通判,類別駕之職, 後因稱通判為別駕。)(代理)華陽(四川華陽縣)時所為也。碑皆不堪讀。

鐘子曰:老二居(杜甫在四川的兩處居所)浣花清 遠,東屯險奧(東屯在四川夔州東白帝城附近,山川阻塞,較為荒僻)各 不相襲。嚴公不死(指嚴武。杜甫漂泊四川時, 鎮守成都的嚴武,為杜甫在浣花溪構築草堂,使杜甫安居數年。後來,嚴武死,杜甫於是離開四川 成都。)浣溪可老(可以終老), 患難之於朋友大矣哉!然天遣此翁增夔門(夔;ㄎㄨㄟˊ;今四川省 奉節縣。)一段奇耳(上天有意讓 杜甫經曆夔門一段不平凡的經曆,而寫下了不平凡的作品。)。窮愁奔走,猶能 擇勝(選擇名勝地居住),胸中 暇整(好整以暇;形容從容不迫),可以應世, 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(孔子至宋國, 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。弟子要他趕快逃走,孔子說:「天生德於予,桓魁其如予何?」孔子至鄭國, 鄭人形容他為「若喪家之犬」,孔子也不介意。後來脫離險境,抵達陳國,住大夫司城貞子家。)

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(萬曆三十九年,西元1611年 ), 出城欲雨,頃之霽(天晴)。 使客(朝廷派的使臣)遊者, 多由監司(監察州郡的官)郡邑招飲, 冠蓋(冠服和車蓋)稠濁(雜亂, 匯聚),磬折(鞠躬作揖,彎腰如磬之背。磬;ㄑ|ㄥˋ;古代用玉石或金 屬製成的打擊樂器。形狀像曲尺,可懸掛在架上。)喧溢, 迫暮趣(促)歸。是日清晨, 偶然獨往。(竟陵戰國時為楚地, 因此鐘惺自稱楚人)鐘惺記。


鐘惺(1547—1625),字伯敬,號退谷,竟陵(今湖北天門)人,為明末「竟陵派」重要作家。 提倡抒寫性靈,反對摹擬古人詞句的復古文風。「竟陵派」的文學主張與「公安派」相同,但反對公安派 平易近人的文風,認為過於「俚俗」,而矯之以「幽深孤峭」的風格,刻意選用僻字冷典,因此也產生 文章幽深難懂的弊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