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五日
有雨色,不顧,取(前往)寒、明兩岩道,
由寺向西門覓騎。騎至,雨亦至。
五十里至步頭,雨止,
騎去。二里,入山,峰縈水映,木秀石奇,意甚樂之。
一溪從東陽(今浙江省東陽縣)來,
勢甚急,大若曹娥(曹蛾江;注入杭州灣)。
四顧無筏,負奴背而涉。深過於膝,移渡一澗,幾一時。三里,
至明岩。明岩為寒山、拾得(唐代
名僧)隱身地,兩山迴曲,《志》(大明一統志)所
謂八寸關也。入關,則四周峭壁如城。最後,洞深數丈,
廣容數百人。洞外,左有兩岩,皆在半壁;右有石筍突聳,上齊石壁,相去一線,青松紫蕊,
蓊蓯(草木茂盛)於上,恰與左岩相對,
可稱奇絕。出八寸關,復上一岩,亦左向。來時仰望如一隙,及登其上,明敞容數百人。
岩中一井,曰仙人井,淺而不可竭。岩外一特石,高數丈,上岐立如兩人,
僧指為寒山、拾得云。入寺(國清寺)。
飯後雲陰潰散,新月在天,人在回岩頂上,對之清光溢壁。
初六日
凌晨出寺,六七里至寒岩。石壁直上如劈,仰視空中,洞穴甚多。岩半有一洞,闊八十步,
深百餘步,平展明朗。循岩石行,從石隘(岩石狹道)仰登。
岩坳有兩石對聳,下分上連,為鵲橋,
亦可與方廣(上方廣寺)石梁(石橋)爭奇,
但少飛瀑直下耳。還飯僧舍,覓筏渡一溪。循溪行山下,
一帶峭壁巉崖,草木盤垂其上,內多海棠紫荊,映蔭溪色,香風來處,玉蘭芳草,
處處不絕。已至一山嘴,石壁直豎澗底,澗深流駛,旁無餘地(沒有可行走的空間)。
壁上鑿孔以行,孔中僅容半趾腳,逼身而過,神魄為動,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,
從小路向桃源(桃源洞)。桃源在護國寺旁,
寺已廢,土人(當地人)茫無知者。隨雲峰莽行曲路中,日已墮,竟無宿處,
乃復問(問路)至坪頭潭(地名,
在天台山西境)。潭去步頭僅二十里,今從小路,反迂迴三十餘里宿(反而走了三十餘里才找到住宿地方)。
信桃源誤人也(確實是被桃源洞給耽誤了)。
初七日
自坪頭潭行曲路(彎曲山路)中三十餘里,
渡溪入山。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,有館曰桃花塢。
循深潭而行,潭水澄碧,飛泉自上來注,為鳴玉澗。澗隨山轉,人隨澗行。
兩旁山皆石骨,攢簇擁巒夾翠,涉目成賞,大抵勝(景致)在寒、明兩岩
間。澗窮路絕(澗水窮處,失去路跡),
一瀑從山坳瀉下,勢甚縱橫。出飯館(桃花塢)中,
循塢(山洼)東南行,
越兩嶺,尋所謂「瓊台」、「雙闕」,竟無知者。去數里,訪知在山頂。與雲峰(雲峰和尚)循路
攀援,始達其巔。下視峭削環轉,一如桃源,而翠壁萬丈過之。峰頭中斷,即為雙闕;雙闕所夾而環者,
即為瓊台。台三面絕壁,後轉即連雙闕。余在對闕,日暮不及復登,然勝風
景已一日(或作「一目」)盡矣。
遂下山,從赤城後還國清,凡三十里。
初八日
離國清,從山後五里登赤城(天台山系的另一山峰,
高339公尺)。赤城山頂圓壁特起,望之如城,而石色微赤。
岩穴為僧舍凌雜(岩洞被僧舍佔據而雜亂),
盡掩天趣。所謂玉京洞、金錢池、洗腸井,俱無甚奇。
註:天台山,又名「台山」,為佛教聖地,位於今浙江省天台縣北,有華頂、
赤城、瓊台、桃源洞、寒岩、明岩等勝景,其中以石梁飛瀑最為著名。國清寺建於隋朝,為著名古寺。)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