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寧四年十一月,高郵孫莘老自廣德移守吳興。其明年二月,
作墨妙亭於府第之北,逍遙堂之東,取凡境內自漢以來古文遺刻以實之。
吳興自東晉為善地,號為山水清遠。其民足於魚稻蒲蓮(植物名)之利,
寡求而不爭。賓客非特有事於其地者不至焉。故凡守郡者,率以風流嘯詠投壺(古代宴會時
的娛樂,賓主依次投矢於壺中,以投中次數決定勝負,勝者斟酒給敗者喝。)飲酒為事。
自莘老之至,而歲適大水,上田皆不登(農產歉收),湖人大饑,
將相率亡去。莘老大振廩勸分,躬自撫循勞來,出於至誠。富有餘者,
皆爭出穀以佐官,所活至不可勝計。當是時,朝廷方更化立法,使者旁午(縱橫交錯;
比喻事物繁雜),
以為莘老當日夜治文書,赴期會,不能復雍容自得如故事。而莘老益喜賓客,
賦詩飲酒為樂,又以其餘暇,網羅遺逸,得前人賦詠數百篇,以為《吳興新集》
,其刻畫尚存而僵仆斷缺於荒陂野草之間者,又皆集於此亭。是歲十二月,
余以事至湖,周覽歎息,而莘老求文為記。
或以謂余,凡有物必歸於盡,而恃形以為固者,尤不可長,雖金石之堅,
俄而變壞,至於功名文章,其傳世垂後,乃為差久,今乃以此託於彼,
是久存者(文章)反求助於
速壞(金石)。此既昔人之惑,而莘老又將深簷大屋以錮留之,
推是意也,其無乃幾於不知命也夫。余以為知命者,必盡人事,然後理足而無憾。
物之有成必有壞,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,而國之有興必有亡也。雖知其然,
而君子之養身也,凡可以久生而緩死者無不用,其治國也,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,
至於無可奈何而後已。此之謂知命。是亭之作否,無足爭者,而其理則不可以不辨。
故具載其說,而列其名物於左云。
蘇軾(1037-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宋朝蜀郡眉山人。北宋大文學家、書畫家,
世稱蘇東坡。嘉祐二年進士,歷官中書舍人、翰人學士,及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杭州、穎州
、定州等郡守。
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亦反對後來保守派的做法,因此多次遭眨,曾因「烏臺詩案」下獄,
幾乎喪命。在文學上則有極大成就,詩詞、散文、書法、繒畫,樣樣精通,詞的成績最為突出,
開創詞壇「豪放派」之風,改變了晚唐、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。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,
有「韓潮蘇海」之稱,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。與父親蘇洵、弟蘇轍合稱「三蘇」,父子三人
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。著有 《東坡全集》及《東坡樂府》詞集傳世。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