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子翬(ㄏㄨㄟ)請殺桓公以求
太宰(公子翬為了得到宰相的職位,
唆使魯隱公殺害桓公。桓公為隱公異母弟。)。隱公曰:「為其少故也。吾將授之矣。
(因為桓公年紀還小,所以我才接位;將來我打算傳位給他)
使營菟裘(城市名。春秋時魯邑,在今山東省泗水縣北。),
吾將老焉。」翬懼,反譖(ㄗㄣˋ;毀謗)公
於桓公而殺之(公子翬懼怕
陰謀外洩,反而在桓公面前毀謗隱公,唆使桓公殺死了隱公。)。
蘇子曰:盜以兵擬(揣度)人,人必殺之。
夫豈獨其所擬,塗(道路)之人皆捕擊之矣。塗之人
與盜非仇也,以為不擊,則盜且并殺己也。隱公之智,曾不若塗之人,
哀哉!隱公,惠公繼室之子也。其為非嫡,與桓均耳
(隱公與桓公都非嫡子,繼承權相同),而長於桓。隱公追
先君之志(惠公欲傳位給桓公,而桓公年紀小,故傳位給隱公),
而授國焉,可不謂仁乎?惜乎其不敏於智也。使隱公誅翬而讓桓(魯隱公若能殺死公子翬,而再讓位給桓公),
雖夷、齊何以尚茲(則伯夷、叔齊也比不上魯隱公的德性)!
驪姬欲殺申生而難里克,則施優來之。二世欲殺扶蘇而難李斯,則趙高來之。
此二人之智,若出一人,而受禍亦不少異。里克不免於惠公之誅,李斯不免於
二世之戮,皆無足哀者。吾獨表而出之,以為世戒。君子之為仁義,非有計於利害。
然君子之所為,義利常兼,而小人反是。李斯聽趙高之謀,非其本意,
獨畏蒙氏之奪其位,故勉而聽高。使斯聞高之言,即召百官、陳六師而斬之,
其德於扶蘇,豈有既乎?何蒙氏之足憂。釋此不為,而具五刑於市,非下愚而何。
嗚呼,亂臣賊子,猶蝮蛇也。其所
螫(ㄕˋ;含有毒腺的蛇、蟲等用牙或針鉤刺人畜)草木,猶足以殺人,
況其所噬齧者歟。鄭小同為高貴鄉公侍中,嘗詣司馬師。師有密疏未屏也,
如廁還,問小同:「見吾疏乎?」曰:「不見。」師曰:「寧我負卿,無卿負我。」
遂酖(ㄓㄣˋ;使喝毒酒)之。王允之從王敦夜飲,
辭醉先寢。敦與錢鳳謀逆,允之已醒,悉聞其言,
慮敦疑己,遂大吐,衣面皆污。敦果照視之,見允之臥吐中,乃已。哀哉小同!
殆哉岌岌乎允之也。孔子曰:「危邦不入,亂邦不居。」有以也夫。
吾讀史得魯隱公、晉里克、秦李斯、鄭小同、王允之五人,感其所遇禍福如此,
故特書其事。後之君子,可以覽觀焉。
蘇軾(1037-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宋朝蜀郡眉山人。北宋大文學家、書畫家,
世稱蘇東坡。嘉祐二年進士,歷官中書舍人、翰人學士,及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杭州、穎州
、定州等郡守。
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亦反對後來保守派的做法,因此多次遭眨,曾因「烏臺詩案」下獄,
幾乎喪命。在文學上則有極大成就,詩詞、散文、書法、繒畫,樣樣精通,詞的成績最為突出,
開創詞壇「豪放派」之風,改變了晚唐、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。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,
有「韓潮蘇海」之稱,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。與父親蘇洵、弟蘇轍合稱「三蘇」,父子三人
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。著有 《東坡全集》及《東坡樂府》詞集傳世。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