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秦本末論

王安石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強末弱本(周實施分封制,地方強大,中央弱小)以 亡,強本弱末(秦實施郡縣制,中央強大,地方弱小)以亡, 本末惟其稱也。

有天下,疆其地為千八百國,制方伯、連帥之職, 諸侯有不享(進貢、進獻)者,舉天下之眾以臨之,有不道者,合天下之兵以誅之, 自以為善計也。及其敝,巨吞細,盛憑弱,而莫之能禁也,以至於亡, 無異焉。強末弱本之勢使然也。

之亡,郡而不國(實施郡縣制,而不分封子弟國土), 削諸侯之城,銷天下之兵聚咸陽,使奸人雖有覦(ㄩˊ;非分的意念或企圖)心, 無所乘而起,自以為善計也。及其敝,役夫窮匠(指陳勝、吳廣撐竿而起)操鉏(ㄔㄨˊ;翻土、 除草的農具)(|ㄡ;用來平整田土或擊碎土塊的農具)棘荊 以鞭笞天下, 雖欲全節本朝,無堅城以自嬰(纏、絆)也,無利兵以自衛也, 卒頓顙(ㄉㄨㄣˋ ㄙㄤˇ;屈膝下拜,以額觸地。多行於請罪、投降之時。)而臣之。 彼驅天下之眾以取區區孤立之咸陽,不反掌而亡,無異焉,強本弱末之勢使然也。

後之世變之制,郡天下而不國,得之矣(後代都實施秦朝的郡縣制,這是時代的 潮流)。聖人復起不能易也。銷其兵,削其城,若猶一也(宋朝的做法與秦朝類似, 都是強本弱末)。萬一逢之變,可勝諱哉? (若遇到秦朝那樣的災變時,該如何因應?王安石提出了這樣的警語。)

(宋朝立國之初,為矯正五代藩鎮割據之害,採取強幹弱枝 的制度,結果卻無法有效抵禦來自遼及西夏外患;王安石這篇文章雖是比較周秦的制度,但暗暗評擊了 當時宋朝的強本弱末的制度,無法因應時代的變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