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亂之本在君之好惡,好惡在所習(學習)。少習也正,
其長也必賢;少習也不正,其長難與共為治矣。
不幸而然,則將磨(琢磨)之。孰能磨之?擇人焉。朝夕相與俱,
出入言動相綴接焉。是則可磨之也。
主然而是者助之,主然而違者替(替換)之,不釋則極論之。
勉焉。除其蔽欲而接之以道,
不見邪者而變焉,其志素定矣,然後可與共為治。
其為大體,不亦艱且勤歟?然於習之也,有漸矣,
古之所以為治者,豈異焉?此眾官不有任也,豈必人之不材也?
朝夕未嘗相與居也,出入言動未嘗相綴接也,是焉而不能助,違焉而不能替,
不釋而莫之極論也。其蔽欲日益固,其為道日益拙,所見寺人女婦邪者也。
其志素定矣未也?其可共為治乎?其為大體,不亦怠且忽歟?
噫!宰相雖尊也,然其見也有間矣。置斯職也,不慎歟!使職此者不盡也,
而寺人女婦得其心,其誰曰可也?噫!左右侍從之官,
其非所謂常伯(周朝官名,跟隨皇帝左右的高級官員,
掌民事,秦漢時稱為侍中)、
(官名,漢武帝時設置,為常侍皇帝左右的近臣;
初任時稱郎中,滿三年時稱侍郎)(侍郎)、給事(職官名。
秦、漢時,無論何等官職,若加上給事中之銜稱,即可出入宮庭,常侍帝王左右。)、諫議(職官名。
掌侍從規諫之職。)、司諫、正言歟!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
include('../leftbar_ku.php'); ?>
|
include('../statbar_ku.php');
?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