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人之道,有經(法律),
有權(權力),有機(機謀),
是以有民,有群臣,而又有腹心之臣。
曰經者,天下之民舉知之可也,曰權者,民不得而知矣,群臣知之可也,
曰機者,雖群臣亦不得而知矣,腹心之臣知之可也。夫使聖人而無權,
則無以成天下之務,無機,則無以濟萬世之功。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。
而機者,又群臣所不得聞,群臣不得聞,誰與議?不議不濟。然則所謂腹心之臣者,
不可一日無也。
後世見三代取天下以仁義,而守之以禮樂也,則曰聖人無機。夫取天下與守天下,
無機不能。顧三代聖人之機,不若後世之詐,故後世不得見耳。有機也,
是以有腹心之臣。禹有益,湯有伊尹,武王有太公望。是三臣者,聞天下之所不聞,知群臣之所不知。
禹與湯、武倡其機於上,而三臣共和之於下,以成萬世之功。下而至於桓、文
,有管仲、狐偃為之謀主,闔廬有伍員,勾踐有范蠡、大夫種。高祖之起也,
大將任韓信、黥布、彭越,裨將任曹參、樊噲、滕公、灌嬰,游說諸侯
任酈生、陸賈、樅公,至於奇機密謀,群臣所不與者,惟留侯、酇侯二人。唐太宗之臣多
奇才,而委之深、任之密者,亦不過曰房、杜。
夫君子為善之心與小人為惡之心,一也。君子有機以成其善,小人有機以成其惡。
有機也,雖惡亦或濟,無機也,雖善亦不克。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無也。司馬氏,魏之賊也,
有賈充之徒為之腹心之臣以濟。陳勝、吳廣,秦民之湯、武也,無腹心之臣以不克。何則?
無腹心之臣者,無機也,有機而泄也。夫無機與有機而泄者,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設陷井,
設陷井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。
或曰:機者,創業之君所假以濟耳,守成之世,其奚事機而安用夫腹心之臣?嗚呼!守成之世,
能遂熙然(和樂的樣子)如太古之世矣乎?未也,
吾未見機之可去也。且夫天下之變,常伏於燕安,田文所謂「主少國危,
大臣未附」,如此等事,何世無之?當是之時,而無腹心之臣,
可為寒心哉!昔者,高祖之末,天下既定矣,而又以周勃遺孝惠、孝文。武帝之末,天下既治矣,
而又以霍光遺孝昭、孝宣。蓋天下雖有泰山之勢,而聖人常以累卵為心,
故雖守成之世,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。
《傳》曰:「百官總己,以聽於冢宰(ㄓㄨㄥˇ ㄗㄞˇ;職官名。
周制,為百官之長,六卿之首)。」彼冢宰者,非腹心之臣,天子安能舉天下之事委之
三年而不置疑於其間耶?又曰:「五載一巡狩。」彼無腹心之臣,五載一出,捐千里之畿而誰與守耶?
今夫一家之中,必有宗老;一介之士,必有密友;以開心胸,以濟緩急。奈何天子而無腹心之臣乎?
近世之君宴然於上,而使宰相眇然(ㄇ|ㄠˇ ㄖㄢˊ;長遠)於下。
上下不接,而其志不通矣。臣視君如天之遼然而不可親,
而君亦如天之視人,泊然無愛之之心也。是以社稷之憂,彼不以為憂,社稷之喜,彼不以為喜。
君憂,不辱;君辱,不死。一人譽之則用之,一人毀之則舍之。宰相避嫌畏譏且不暇,何暇盡心以憂社稷?
數遷數易,視相府如傳舍。百官泛泛於下,而天子煢煢(ㄑㄩㄥˊ ㄑㄩㄥˊ;孤獨無依的樣子)於上,
一旦有卒然(ㄘㄨˋ ㄖㄢˊ;突然)之憂,吾未見其不顛沛而殞越也。
聖人之任腹心之臣也,尊之如父師,愛之如兄弟,握手入臥內,同起居寢食;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;
百人譽之不加密,百人毀之不加疏;尊其爵,厚其祿,重其權,而後可以議天下之機,
慮天下之變。太祖之用趙中令也,得其道矣。近者寇萊公(北宋真宗時的宰相寇準,封於萊,故世稱寇萊公。
後遭副相丁謂誣陷,被一再貶逐,直至雷州司戶。
於宋仁宗天聖元年閏九月死於貶所。)亦誠其人,然與之權輕,故終以見逐,
而天下幾有不測之變。然則其必使之可以生人殺人而後可也。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