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祖擇之書

歐陽修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啟。秀才人至,蒙示書一通,並詩賦雜文兩策,諭之曰:「一覽以為如何?」某既陋, 不足以辱好學者之問,又甚少賤而長窮,其素所為未有足稱以取信於人;亦嘗有人問者, 以不問之愚,而未嘗答人之問。足下卒然及之,是以愧懼不知所言。雖然,不遠數百里走使者以及門, 意厚禮勤,何敢不報。

某聞古之學者必嚴(尊崇、尊敬)其師, 師嚴然後道尊,道尊然後篤敬,篤敬然後能自守,能自守然後果於用, 果於用然後不畏而不遷。三代之衰,學校廢。至兩,師道尚存,故其學者各守其經以自用。 是以之政理文章與其當時之事,後世莫及者,其所從來深矣。後世師法漸壞,而今世無師, 則學者不尊嚴,故自輕其道。輕之則不能至,不至則不能篤信,信不篤則不知所守,守不固則 有所畏而物可移。是故學者惟俯仰徇時(迎合、追求當代的潮流), 以希祿利為急,至於忘本趨本,流而不返。夫以不信 不固之心,守不至之學,雖欲果於自用,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,又況有祿利之誘, 刑禍之懼以遷之哉。此足下所謂志古知道之士所鮮(稀少),而未有合者,由此也。

足下所為文,用意甚高,卓然有不顧世俗之心,直欲自到於古人。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幾? 是則鄉曲之中能為足下之師者謂誰,交遊之間能發足下之議論者謂誰? 學不師則守不一, 議論不博則無所發明而究其深。足下之言高趣遠,甚善,然所守未一而議論未精,此其病也。 竊惟足下之交遊能為足下稱才譽美者不少,今皆舍之,遠而見及,及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。 此古君子之用心也,是以言之不敢隱。

夫世無師矣,學者當師經(經書),師經必先求其意, 意得則心定,心定則道純,道純則充於中者實,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,施於世者果致。三代、兩之學, 不過此也。足下患世未有合者,而不棄其愚,將某以為合,故敢道此。未知足下之意合否?


歐陽修(1007∼1072),字永叔,吉州廬陵(今江西吉安縣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,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。字永叔,號醉翁,晚年又號六一居士。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 仁宗天聖八年(1030年)進士。次年任西京(今洛陽)留守推官,與梅堯臣、尹洙結為至交, 互相切磋詩文。後因支持政治改革,批評時政,多次遭貶謫,至饒州、夷陵、滁州等地。
宋仁宗嘉祐二年,歐陽修知禮部貢舉,主持進士考試,力倡古文以救時弊,使文風為之一變。 英宗時,官至樞密副使、參知政事、兵部尚書。歐陽修為宋代文壇領袖人物,創導古文運動, 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