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文曾生,來自南豐,入太學,與其諸生群進於有司。
有司斂群才,操尺度,概以一法(一種考選標準),考其不中者而棄之。
雖有魁壘拔出之才,其一累黍(ㄌㄟˇ ㄕㄨˇ;古人用黍粒作為計量的基準。
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,使其相連繫,而成為長度、容積或重量的標準;比喻微小的分量)不中尺度,則棄不敢取。
幸而得良有司,不過反同眾人嘆嗟愛惜,若取捨非己事者。
諉(ㄨㄟˇ;推卸、推託)曰:有司有法,
奈何不中!有司固不自任其責,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責有司,皆曰:其不中,法也。不幸有司度一失手,
則往往失多而得少。嗚呼!有司所操果良法邪?何其久而不思革也。
況若曾生之業,其大者固已魁壘,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,
而有司棄之,可怪也。然曾生不非同進,不罪有司,告予以歸,
思廣其學而堅其守。予初駭其文,又壯其志。夫農夫不咎歲
而菑(ㄗ;割草開墾)播是勤,
甚水旱則已,使一有獲,則豈不多邪?
曾生橐(ㄊㄨㄛˊ;用袋子裝藏)其文
數十萬言來京師,京師之人無求曾生者,
然曾生亦不以干也。予豈敢求生,而生辱以顧予。是京師之人既不求之,
而有司又失之,而獨予得也。於其行也,遂見於文,使知生者可以弔有司,
而賀余之獨得也。
曾鞏,字子固,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二十歲時已名聞四方,深受歐陽修賞識。慶曆二年(1042年),曾鞏參加禮部主持的
進士考試,由於當時錄取的標準,以「四六駢體」時文為標準,曾鞏因此落第。歐陽修為曾鞏抱不平,於曾鞏臨行時,
寫了這篇贈序,批評了當時的考試制度,表達了對於後進的關心與鼓勵之情。
歐陽修(1007∼1072),字永叔,吉州廬陵(今江西吉安縣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,
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。字永叔,號醉翁,晚年又號六一居士。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
仁宗天聖八年(1030年)進士。次年任西京(今洛陽)留守推官,與梅堯臣、尹洙結為至交,
互相切磋詩文。後因支持政治改革,批評時政,多次遭貶謫,至饒州、夷陵、滁州等地。
宋仁宗嘉祐二年,歐陽修知禮部貢舉,主持進士考試,力倡古文以救時弊,使文風為之一變。
英宗時,官至樞密副使、參知政事、兵部尚書。歐陽修為宋代文壇領袖人物,創導古文運動,
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