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節亭記

劉基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
古人植卉木(花木)而有取義(取用其意義)焉者, 豈徒為玩好而已。故蘭取其芳,諼草(ㄒㄩㄢ ㄘㄠˇ;萱草)取其忘憂, 蓮取其出汙而不染。不特卉木也,佩以玉,環以象(象牙), 坐右(座位右邊)之器以敧(ㄑ|;攲器; 盛酒的器具,虛則傾斜,滿則翻覆,適量則中止);或以之比德而自勵,或以之懲志(懲戒心志)而自警, 進德修業,於是乎有裨(ㄅ|ˋ;助益)焉。

會稽黃中立,好植竹,取其節也,故為亭竹間,而名之曰「尚節之亭」,以為讀書遊藝 之所,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。予觀而喜之。

夫竹之為物,柔體而虛中,婉婉焉(柔和貌)而不為風雨摧折者, 以其有節也。至於涉寒暑,蒙霜雪,而柯(枝條)不改,葉不易, 色蒼蒼而不變,有似乎臨大節而不可奪之君子。信乎有諸中,形於外,為能踐其形也。然則以節言竹,復何以尚之哉! (還有什麼比志節更適合形容竹子呢?)

世衰道微,能以節立身者鮮矣。中立抱材未用,而早以節立志,是誠有大過人者,吾又安得不喜之哉!

夫節之時義(時代意義),大《易》備矣(易經的解釋已很完備), 無庸(不用)外而求也。草木之節,實枝葉之所生, 氣之所聚,筋脈所湊(聚和)。 故得其中和(適中調和),則暢茂條達, 而為美植(美好的植物);反之, 則為樠(ㄇㄢˊ;植物名。一種樹木,樹心似松。比喻 材質疏鬆)、為液(脂汁滲出)、 為癭(|ㄥˇ;樹木上突起的贅瘤)腫、 為樛(ㄐ|ㄡ;纏繞、彎曲)屈, 而以害其生矣。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,謂之節(節令); 節者,陰陽寒暑轉移之機(時機;關鍵)也。 人道有變,其節乃見;節也者,人之所難處也,於是乎有中焉(適中與否)。 故讓國,大節也,在泰伯則是(伯泰讓位是適當的) ,在季子則非(季札讓位是不適當);守死(遵守死者的遺命) ,大節也,在子思(孔子弟子原憲)則宜,在魯子(魯隱公, 不肯廢太子允,以致被殺)則過。必有義焉,不可膠(拘泥不知變通)也。 擇之不精,處之不當,則不為暢茂條達,而為瞞、液、癭腫、樛屈矣。不亦遠哉?

(禮記.中庸)曰:「行前定則不困(困惑)。」 平居?���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