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某言:伏(對尊長自謙的敬辭)以佛者,
夷狄之一法(制度思想)耳。自後漢時傳入中國,
上古未嘗有也。昔者黃帝在位百年,年百一十歲;少昊(ㄏㄠˋ)在
位八十年,年百歲;顓頊(ㄓㄨㄢ ㄒㄩˋ)在位七十九年,
年九十八歲;帝嚳(ㄎㄨˋ)在位七十年,
年百五歲;帝堯在位九十八年,年百一十八歲;帝舜及禹,年皆百歲。此時大下太平,
百姓安樂壽考(高壽),
然而中國未有佛也。其後殷湯亦年百歲,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,武丁在位五十九年,
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,推其年數,蓋亦不減百歲;周文王年九十七歲,武王年九十三歲,穆王在位百年。
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,非因事佛而致然也。
漢明帝時始有佛法,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。
其後亂亡相繼,運祚(國家的
福運)不長。宋、齊、梁、陳、元魏以下,
事佛漸謹,年代尤促(短暫、匆匆)。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,
前後三度捨身施佛,宗廟之祭不用牲牢(牢,指牛、羊、
豬三牲),儘(僅)日一食止於菜果,
其後竟為侯景所逼,餓死臺城,國亦尋滅。事佛求福,乃更得禍。由此觀之,佛不足事,亦可知矣。
高祖(唐高祖李淵)始受隋禪,則議除之(除去佛教)。
當時群臣才識不遠,不能深知先王之道,古今之宜,推闡聖明,
以救斯弊,其事遂止。臣常恨焉。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(唐憲宗),
神聖英武,數千百年以來,未有倫比(可相匹敵)。
即位之初,即不許度人為僧、尼、道士,又不許創立寺觀。臣常以為高祖之志,必行於陛下之手;
今縱未能即行,豈可恣之轉令盛也!
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,御樓以觀,
舁(ㄩˊ;抬舉、扛抬)入大內(皇宮、
天子的居所。);又令諸寺遞迎供奉。臣雖至愚,
必知陛下不惑於佛,作此崇奉,以祈福祥也。直(只是)以年豐人樂,
徇(ㄒㄩㄣˊ;謀求)人之心,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、
戲玩之具耳,安有聖明若此,而肯信此等事哉!然百姓愚冥,易惑難曉,苟見陛下如此,將謂真心事佛,
皆云:「天子大聖,猶一心敬信,百姓何人,豈何更惜身命?」焚頂燒指,百十為群,解衣散財,自朝至暮,
轉相仿效,仕恐後時,老少奔波,棄其業次(職位)。若不即加禁遏,
更歷諸寺,必有斷臂臠(ㄌㄨㄢˊ;把肉切割、分解成肉塊。)身以為供養者。
傷風敗俗,傳笑四方,非細事(小事)也。
夫佛本夷狄之人,與中國言語不通,衣服殊制,口不言先王之法言(禮法之言),
身不服先王之法服,不知君臣之義、父子之情。假如其身至今尚在,奉其國命,來朝京師,陛下容而接之,不過宣政一見,
禮賓一設,賜衣一襲,衛而出之於境,不令惑眾也;況其身死已久,枯朽之骨,兇穢之餘,豈以令入禁宮?
孔子曰:「敬鬼神而遠之。」古之諸侯行弔於其國,
尚令巫祝先以桃茢(ㄌ|ㄝˋ;植物名)祓
除(ㄈㄨˊ ㄔㄨˊ;掃除、洗滌)不祥,然後進弔。
今無故取穢之物,親臨觀之,巫祝不先,桃茢不用,群臣不言其非,御史不舉其失,臣實恥之!
乞以此骨付之有司,投諸水火,永絕根本,斷天下之疑,絕後代之惑,使天下之人,知大聖人之所作為,
出於尋常萬萬(極甚)也,豈不盛哉!豈不快哉!佛如有靈,
能作禍崇,凡有殃咎,宜加臣身,上有鑒臨,臣不怨侮。
無任感激懇悃(懇切真誠)之至,謹奉表以聞。臣某誠惶誠恐。
(林紓評:「昌黎論佛骨一表,為天下之至文,直臣之正氣。」)
(註:韓愈因上呈這篇論佛骨表,激怒憲宗,被眨為潮州刺史。)
韓愈(768—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陽人,郡望昌黎,自稱昌黎韓愈,世稱韓昌黎;晚年任吏部侍郎,
又稱韓吏部。卒諡文,世稱「韓文公」。唐代文學家,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。蘇軾稱讚他
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。」對後世古文影響深鉅,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著作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
include('../footbar_taiku.php');
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