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雨亭記

蘇軾

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
亭以雨名,志(記錄)喜也。古者有喜,則以名物,示不忘也。 周公得禾,以名其書;漢武得鼎,以名其年; 叔孫,以名其子﹕其喜之大小不齊,其示不忘一也。

余至扶風之明年,始治官舍,為亭于堂之北,而鑿池其南,引流種木,以為休息之所。 是歲之春,雨麥岐山之陽, 其占(占卜)為有年。既而彌月(整個月份) 不雨,民方以為憂。越三月乙卯乃雨,甲子又雨,民以為未足;丁卯大雨,三日乃止。 官吏相與慶于庭,商賈相與歌于市,農夫相與忭(撫掌拍手)于野,憂者以樂,病者以愈,而吾亭適成。

于是舉酒于亭上,以屬客而告之曰﹕「五日不雨可乎?」曰﹕「五日不雨則無麥。」 「十日不雨可乎?」曰﹕「十日不雨則無禾」「無麥無禾,歲且薦饑(鬧餓荒), 獄訟繁興,而盜賊滋熾。則吾與二三子,雖欲優游以樂于此亭,其可得耶?今天不遺斯民,始旱而賜之以雨,使吾與二三子, 得相與優游而樂于此亭者,皆雨之賜也。其又可忘耶?」

既以名亭,又從而歌之。歌曰﹕「使天而雨珠,寒者不得以為襦(衣服); 使天而雨玉,饑者不得以為粟。一雨三日,繄誰之力?民曰太守,太守不有。歸之天子,天子曰不然。歸之造物,造物不自以為功。 歸之太空,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吾以名吾亭。」(「珠」、「襦」、「粟」為韻,「守」、「有」為韻,「功」、「空」同母音, 「名」、「亭」音相疊,蘇文筆力之勁,文章鏗然有聲,如海潮層湧。)


蘇軾(1037-1101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宋朝蜀郡眉山人。北宋大文學家、書畫家, 世稱蘇東坡。嘉祐二年進士,歷官中書舍人、翰人學士,及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杭州、穎州、定州等郡守。

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亦反對後來保守派的做法,因此多次遭眨,曾因「烏臺詩案」下獄, 幾乎喪命。在文學上則有極大成就,詩詞、散文、書法、繒畫,樣樣精通,詞的成績最為突出, 開創詞壇「豪放派」之風,改變了晚唐、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。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, 有「韓潮蘇海」之稱,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。與父親蘇洵、弟蘇轍合稱「三蘇」,父子三人 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。著有 《東坡全集》及《東坡樂府》詞集傳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