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:霞喀罗古道
霞喀罗古道是政府规划的第一条国家步道,在山界颇富盛名,这条古道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及
人文内涵,同时也以自然风光著称,尤其是每年深秋时候,更以枫红闻名,吸引无数山友前往赏枫。
霞喀罗古道位于新竹县五峰乡的清泉与尖石乡的秀峦之间,是昔日两地泰雅族人往来的一条社路。
日据时代,日本人将其辟建为理蕃警备道路,沿途设置驻在所,配置警力,以严密监控泰雅族人
的行动。台湾光复后,霞喀罗古道成为林务局的造林及伐木的道路,也成为登山的路线。
民国九十一年(2002年)起,政府推动“国家步道系统建置发展计划”,选定霞喀罗古道,
做为第一条国家示范步道,对沿途自然人文遗址展开调查研究,并整修改善步道路况。
霞喀罗国家步道,起自清泉的石鹿,讫于秀峦的养老,全长23公里。
霞喀罗(Syakaro),又称“石加鹿”,为泰雅族语,是指乌心石这种树木的意思。
早期此地盛产乌心石。二百多年前移入此地的泰雅族分支,于是以“霞喀罗”
为族名。Syakaro群共有四社,以骠悍著名,因此当年日本人在这条警备道路上,设置了密集的驻在所,
并配置火力强大的炮台,以防范霞喀罗各社。
图:清泉往石鹿的崩塌路段
既然霞喀罗古道以深秋赏枫著名,为什么我会选在夏日造访?主要还是为了能多走几公里路。
霞喀罗全长23公里,若无安排交通车在两地接驳,则一天之内要往返46公里,是不太可能的事。
我计划以“白石吊桥”为界,分两次走完。“白石吊桥”以西的清泉段约13公里,以东的养老段约10公里。
即使如此,清泉段来回走,也要走上26公里,估计路程约8至9个小时。秋冬的枫红固然美丽,
但夜长昼短,万一中途有所差错,可能就要摸黑下山了。所以不如选在夏日行走。
清晨四点半从台北出发,天空仍笼罩在夜幕中。因为心中挂念着要早起,其实一夜睡得不好,
睡睡醒醒。走北二高至竹东,转122县道,花了两个半钟头,抵达五峰乡清泉部落。清泉至石鹿登山口,
还有13.7公里的产业道路。这道路也是昔日霞喀罗古道的一部份。
过了清泉大桥,才发现往石鹿的产业道路上有土石崩落,路面崎岖颠簸,路旁竖立了一张告示牌:
“道路施工,全面封路。7月25日至9月15日止”,当场傻眼,怎么会这样呢?于是把车退回清泉大桥旁。
跑了这么远的路,却遇到道路封闭,一时茫然,不知如何是好?过了一会儿,有一位老伯骑车而过,
于是拦车向他询问道路封闭的状况。他回答说:“没关系,只有一小段崩落,后面的道路都是完好的。
小心驾驶,没问题。”这才喜出望外。决定开车勇闯。
图:田村台驻在所遗址
过了崩塌处之后,路况果如老伯所言,只有零零星星的路面破损,路面不平,只要放慢车速,
小心驾驶,并不碍事。沿途经过民生(云山)、松本等部落。
过石鹿部落之后,车道缩减,变为
林道土石路,仅铺设两道车轮宽的水泥路面,路况明显变差。车子时而扫过路旁横生的树枝杂草,
中途还遇到一处较严重的崩塌处,路宽仅容车身险过而已。
终于抵达了霞喀罗古道的登山口。
从清泉到这里,又花掉一个钟头。看看时间,已超过上午八点钟。今天想要走至白石吊桥,
来回时间变得紧迫。于是决定,依自己的行进节奏,不赶路,而以中午十二点为折返点。
石鹿登山口海拔约1600公尺,由此踏上霞喀罗古道。古道路况不错,路面宽阔,平缓好走,一路缓缓爬升。
不久,经过一片柳杉林,树香扑鼻,疲意渐消。约一公里,抵达罗林山道叉路口。继续前行,
抵达约1.3K处的“田村台驻在所”遗址。这里曾是昔日警备道上的重要据点。
“田村台驻在所”设置于大正十一年(1922年),驻在所西侧小山丘设有四门大炮,附近霞喀罗群
四社都在炮火射程范围内。由此地出发,另有一条“鹿场连岭警备道路”(根本古道),因此,田村台
驻在所为一战略要地。当年的基址面积达1800坪,如今则是周遭柳杉林立,大部份的基址已隐没于荒堙漫草。
驻在所大门坡道及门前两侧的石砌驳坎则依旧伫立,可以遥想当年景象。
图:霞喀罗古道
过田村台驻在所,路旁出现零星废弃的杉木电话线杆,或直立,或半倾,这些昔日古道沿线各驻在所之间的
联系工具,如今已成残干残线,孤寂于山林之中。2K附近,出现枫树及槭树踪影,但季节不对,
叶色翠绿而已。霞喀罗古道最佳赏枫时段是在每年十二月至翌年的一、二月,而以养老段“马鞍驻在所”
附近的枫林最为著名。
过2K后不久,遇到大崩塌。古道已另辟山径回绕而过。附近的“高桥驻在所”则因土石崩落而堙灭。
古道呈之字型高绕陡上,沿途架有绳梯及扶杆,陡上之后,又陡下,然后接回古道旧有路径,这才又
恢复平缓的路况。
抵达一处越岭鞍部,约3K附近,海拔约2000公尺,这是我走过地势最高的古道了。过鞍部,附近有山径
可爬向霞喀罗大山(石鹿大山)。这时古道平缓而下,进入古道菁华段。古道蜿蜒于深山之中,泥土径上铺
满落叶,踏踩柔软,气氛萧瑟沧桑。偶遇小崩塌,都已经过整修,或架木桥,或另辟小径通过。过4K后,
通过一隘口,两侧山丘狭峙。之后,古道愈入深山,路旁时而出现巨木踪影。
接近5K时,抵达古道最高点的鞍部,海拔约2050公尺。这时已走了两个小时。鞍部旁侧有一小片箭竹林,
竹林后方的空地为“松下驻在所”遗址。但只有几块残石而已,完全看不出驻在所的遗址规模。
图:楢山驻在所遗址
通过古道最高点,接着一路下坡走,沿途有不少杉木电线杆。约6.5K,路旁出现苔藓累累的驳坎,上方的杉林杂草处,
有石砌平台,驳坎青苔累累,颓敝荒芜。再往前走不远,就看到了路旁的解说牌。这里是“楢山驻在所”遗址。
“楢山驻在所”设于大正十一年(1922年),因此地盛产椎茸,故地名为“椎山”,却误植为“楢山”。
昭和年间,日本人曾在此地增设医疗所,是警备道上的重要据点之一。台湾光复后,将驻在所改名为
“青山派出所”,于民国58年(1969年)时裁撤。如今已剩屋舍的夯土及驳坎残迹而已。
过“楢山驻在所”,约行十余分钟,经过一处大崩塌的溪谷。走过部份溪谷乱石,又通过木桥,至溪谷对岸。
续前行不久,抵达9.5K附近的“朝日驻在所”遗址。“朝日驻在所”位于伸向溪谷的山脊突棱处,可听见树林
下方溪谷的水流淙声。遗址所剩无几,只见斜坡空旷处有残石点点。
来到“朝日驻在所”时,已经十一点三十分。距离我预定的折返时间只剩半小时而已。想走到“白石吊桥”
已经不太可能。本来希望至少能走到“白石驻在所”,这古道上唯一还保留完整屋舍遗迹的地方。而原以为大约再走2公里
就可抵达“白石驻在所”。不料,这里的解说牌标示着,距离“白石驻在所”还有3.6公里,路程约70分钟。如此一来,
虽然勉强可及,但回程会有时间压力,万一有突发状况,则情况就不好面对了。
图:木桥溪谷,折返点
于是决定只再往前走一小段,至溪谷处休息用餐,然后折返。往前走几分钟,来到木桥越溪处。
这里大约已接近10K处。这里的水流清澈,水量丰沛,适合休憩。
因为放弃后续的行程,便有余暇可在溪畔休息及用餐。脱了鞋,双脚浸泡在冰冷的溪水里。“白石驻在所”、
“白石吊桥”,就留待秋日走养老段时,再来探访。不赶路,所以能在此休憩一个小时。
溪畔空地有简易的帐篷工寮,是整修古道的工人所搭建的。在溪边休憩许久,终于看见三名工人回到木桥边。
这是我今天在霞喀罗古道上唯一见到的人迹。这些工人以野营方式在古道上起居生活,以维修崩毁的古道。
木桥上挂着换洗晒晾的衣物,溪畔摆着盥洗用品,蓬帐下有简易的炊事用具。维修工人不得不如此辛苦,
否则若从清泉出发上山做工,往返路程就得花掉八、九小时,怎会有时间做事呢?
回程时,因为时间游刃有余,便能在各个驻在所遗址再短暂停留,在荒堙漫草中,领略古道桑沧气氛。回到4K处,
天气已变,山间弥漫着云岚,林间雾气渐浓。走至“田村台驻在所”遗址时,见一棵棵柳杉林伫立于迷雾中,
气氛变得有些凄迷。这时已开始飘雨。庆幸自己决定提前折返,否则回程将可能遇到更恶劣的天气。
图:回程途中,迷雾森林。
走在迷雾杉林间,听到小雨打在杉林树梢,发出淅沥声,我不禁感到几许悲意。我又忆起那个难忘的霞喀罗传奇故事。
我认识霞喀罗古道大约是在四年前,当时我才初入山界不久。山友告诉我关于一位女孩独闯霞喀罗古道的传奇经历。
我因此认识了霞喀罗古道。
这位女孩叫做kikika,清华大学登山社的山友,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,在台风过后,独自背着25公斤的重装,
走访霞喀罗古道。从清泉到秀峦,走了三天三夜,三十几公里的路。第一晚,她在“高桥驻在所”
扎营,“零零落落的雨珠滴了整夜”;第二晚,她绕过霞喀罗大山,
在黑夜的森林里扎营,“柔和的月光轻拢大地,外帐投影着婆娑慢舞的枝叶;
飞鼠、夜虫正开着热闹的晚宴”;第三晚,她走出古道,来到养老,投宿于原住民家中。
当年读到这样的传奇故事时,惊讶于山界竟然有如此勇气与胆识的奇女子。因为读到这个故事,
而向往霞喀罗古道。我想终有一天,我也要独自踏上霞喀罗古道。
只是,再给我二十年时间,我想我也无法练就出像kikika那样的胆识。一个人背着帐蓬背包,独自在漆黑的深山里过夜
,得承受多大的孤独与恐惧的压力?
我认识kikika时,她已离开人间六年。她在25岁时,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带给我不小的心理震撼。
以这样的奇女子,如此的胆识,如此能忍受孤独、克服恐惧,面对山林黑暗的挑战,何以在生命最灿
烂的阶段做出如此的选择?是终究不够坚强?还是别有人间行路难?kikika像山界一颗闪亮的彗星,美丽却短暂。
图:霞喀罗古道,归程。
虽然从漫长的宇宙时间而言,无论活25岁或52岁,差别并不大,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寿命长短,而在于生
命过程散发出的光与热。就此而言,kikika的霞喀罗传奇故事并不随时间而消失,已活出某种意义,
这光辉不随时间而掩没。虽然如此,我仍为kikika感到惋惜。她应该可以再多爬几座山,爬得更高,走得更远。
kikika,本名陈怡岑,毕业于清华大学中语系,在网路BBS站上昵称为“雪山飞狐”,恰如其纵横山林的侠
女形象。kikika生于民国五十九年(1970年),殁于民国八十四年(1995年),骨灰葬于雪山主峰。
走过迷漫的森林,我终于回到了石鹿登山口。去程3.5小时,回程3小时。然后又花一个小时,
走过颠簸的路面及崩塌的路段,回到清泉部落。回到清泉时,雨势转大,竟下起倾盆大雨。车子抵达竹东时,
雨势才稍歇。
走了霞喀罗古道来回20公里的山路,加上昨晚睡眠少,这时身体已感到疲惫,困意阵阵袭来。于是停车于路旁,
小憩片刻,然后再鼓起精神上路。回家的路,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。
旅游日期:2006.08.04
include('leftbar_share.php'); ?>
include('sitetag.php'); ?>
include('adsense1.php');
?>
[延伸阅读]
【忆雪山飞狐kikika】
网址:http://myweb.hinet.net/home1/clean/kikika.htm
【荒烟蔓草古道行(霞喀罗)】(by kikika)
网址: http://myweb.hinet.net/home1/clean/kikika/heart/1-5.htm
[如何前往霞喀罗古道(清泉段)?]
走北二高,下竹林交流道,接120县道,往横山(内湾)方向,然后右转123县道,过竹林大桥。
一过桥后,立即左转北兴路。北兴路直行至底,接台三线。路口为竹东荣民医院。右转台三线,
然后于前方十字路口左转122县道,路口有一中国石油加油站。直行122县道,过桃山隧道,至公路48K时,
左转往清泉,直行,然后左转过清泉大桥。过桥后,可看到霞喀罗步道标志,再右转产业道路,约13.7公里
,抵达霞喀罗古道石鹿登山口。末段路况欠佳,低底盘车辆勿进。登山口停车场狭小,仅能停几辆汽车,
车子不易回旋,请特别注意。
[照片]
清晨。清泉。(清泉大桥及上坪溪)
清泉往石鹿的道路-施工封闭。
封闭道路处。路面颠簸崎不平。
石鹿部落往霞喀罗古道登山口的林道及柳杉林。
霞喀罗古道登山口(石鹿登山口)。
古道宽阔,平缓好走。
田村台驻在所遗址,古朴的石砌驳坎。
驻在所大门的坡道遗迹。驻在所基址上种满柳杉林。
田村台驻在所遗址导览解说图。
古道沿途废弃的杉木电线杆。
古道遇崩塌,高绕而过。(约2.5K)
抵达鞍部。(约3K附近)
迷人的古道。(3K - 4K )
迷人的古道。(4K - 5K )
古道沧桑。
古道沧桑。
楢山驻在所遗址(1) (6.5K附近)
楢山驻在所遗址(2)
木桥通过小土石流区。(9K-10K)
木桥通过大土石流区。(9K-10K)
古道巨木。(9.5K附近)
朝日驻在所遗址。(9.5K附近)
休憩处及折返点-木桥溪谷。(10K附近)
回程途中,迷雾森林。(4.5K附近)
回程途中。柳杉林。(1.5K附近)
最后一公里路。
霞喀罗古道(1K附近)。
石鹿派出所遗址。
include('adsense2.php');
?>
[行旅图]
[交通地图](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)
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清泉。霞喀罗古道
include('footbar_dao.php'); ?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