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(0382)

新竹.湖口老街.汉卿步道.金狮步道

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 
图:湖口老街

第一眼看见湖口老街时,有一种错觉,以为来到了电影制片场。眼前整齐的街道, 两旁整排的古厝,仿佛是为了拍摄民初古装片而搭的老街布景。所以会有如此的 感觉,是因为老街的形象完美,“too good to be true”。

我在北台湾见过不少 老街,无论是台北的迪化街,或是大溪的和平老街、三峡的民权老街,总是新旧建筑 杂处,呈现出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混杂画面,而湖口老街却保存的相当完整,像是个睡美人, 被冻结于过去的岁月。

几分钟以前,我还奔驰于台一省道的现代公路上,真没想到就在台一省道57公里附近左转后, 在繁忙的纵贯路与中山高速公路之间的狭小区块内,竟然包夹着这么一条令人惊叹的老街。 老街位置偏远,距离湖口热闹的市区及火车站还有三公里之远。是什么因素促使这里 曾出现了这么一条典雅的老街?又是什么因缘使老街历经百年岁月而能如此完整地 保留下来?这背后一定有一段故事可言。

原来,这条老街曾是湖口的市区中心。湖口,旧称“大窝口”或“大湖口”。“窝”是客家人用语, 指丘陵或台地边缘,三面封闭而一面开口的地形,福佬人则称山间盆地为“湖”;这里因 位于附近山区盆地的出口处,因此而得名。日据时代时,“大湖口”才简化为“湖口”。

图:三元宫

湖口老街因铁路而兴起,也因铁路而没落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台湾巡抚刘铭传兴筑基隆至新竹的铁路,至 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全线完工通车。当时于大湖口设置火车站,于是此地成为附近货物的集散中心,市街因而 开始繁荣。

日据时代大正三年(1914年)实施市街改正,在大湖口火车站至三元宫之间规划了整齐的新街道, 长约三百公尺,就是今天的湖口老街。湖口老街在当时则是被称为“新街”。

这条热闹的“新街”完成后,却没有维持几年的光景,由于杨梅至湖口的铁道坡度较陡, 火车行驶吃力,加上路基不稳,容易造成事故,后来日本当局实施铁路改道计划。 昭和四年(1929年),铁路北移至三公里 外较平坦的北势地区。交通转运功能的丧失,湖口老街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了。新车站的地区变为“新湖口”, 这里成了“老湖口”。而昔日的“湖口新街”趋于没落,经过岁月风霜之后,就成了“湖口老街”。

三百公尺长的湖口老街呈东西向,东侧尽头为“三元宫”,西侧为“天主堂”。三元宫主祀三官大帝, 为当地的信仰中心。三元宫兴建于日据时代明治四十三年(1910年),因风水的缘故,又改向另建,直到 大正七年(1918年)才落成,成为老湖口地区六个村庄的信仰中心。民国九十年(2001年),三元宫被新竹县 政府公告为县立古迹。

图:老湖口天主堂,大门前有一排铁轨及候车亭

老街另一头的天主堂,兴建于民国五十四年(1965年),它的原址就是光绪十九年(1893年)时设置 的大湖口火车站。随着老湖口没落,教堂后来迁往新湖口,老湖口天主堂于民国八十二年(1993年)封闭, 成为仓库。

后来教会配合老街更新,将天主堂交由地方文史人士经营,蜕变为“老湖口天主堂文物馆”, 教堂左侧的传教士宿舍及幼稚园,则变身为艺文咖啡餐饮馆,提供一处供游客休憩的空间。乡公所也在天主堂 的门前马路上重铺了一小段铁轨,并搭建了一座木造的候车亭,以纪念湖口老街曾有过火车站的历史往事。

教堂的更左侧是新完工的“大湖口车站公园”,百年前,这里曾是大湖口火车站的月台。 小小的公园内,林木扶疏,步道的中间铺置细石,两侧则嵌以细长的红砖,仿佛像是两条 平行的铁轨。逝去的岁月不回头,大湖口火车站已成了时空的追忆。

漫步于公园内,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不绝于耳,公园的后方就是中山高速公路了。高速公路 正是昔日铁路经过的位置。七十几个年头过去了,如今火车终于克服了地形,再度经过老湖口。 只是时不我予,这次来的高铁火车将以两、三百公里的时速从老街附近飞驰而过。老湖口没有 机会再设火车站。

图:老街建筑立面的红砖拱柱

老湖口的繁荣岁月宛如青春小鸟般地一去不回,因繁华迅速坠落而幸运被保存下来的老街,却随着岁月 而益散发出难掩的光芒。如今外来的游客会停留于老湖口,而不是新湖口。老湖口七十几年的苦涩,如今则 渐渐化为甜蜜的果实。

湖口老街的街道比起大溪、三峡、深坑的老街,更为宽阔,显得格局更恢宏。清水砖砌造的 红砖拱柱,拱拱相连,典雅优美,房屋的屋檐口则有各种传统凤凰、花卉等装饰图案及堂号 浮雕;立面有精致的山墙壁饰。老街建筑混合了中西特色,既有传统的闽南红砖特色, 又有西方巴洛克式的雕饰,但整体而言,建筑样式较为朴实,并没有大溪老街或台北迪化 街那种华丽及繁复的雕饰。

老街亭仔脚(骑楼)拱廊,一眼望去,圆拱层层如隧道,但可惜的是,亭仔脚成为住家的停车场,汽车挡道, 很难取景拍摄。老街的西段,靠近旧车站的房屋则多只盖一层楼而已,样式简略,立面也无雕饰。这可能是 因为老街的发展还没达到顶盛时,便走向衰落,因此留下了这未完成的繁华梦。

老街没有太多商店,只有一些传统的怀旧小店和雅致的咖啡餐饮。老年人三五成群的在门前的亭仔 脚闲坐聊天,这里没有深坑老街的热闹与喧嚣,游客可以悠然地品味老街的风采。

图:汉卿步道

天主堂右侧有一小柏油路,指标写着通往“汉卿步道”及“金狮步道”,引起我的好奇,于是 弯进小路,约两、三百公尺,钻过高速公路的涵洞后,直行前往“汉卿步道”,左往“金狮步道”。

“汉卿步道”极简短,一小段泥土路后,便是宽阔好走的石阶步道,沿途林荫怡人。约六、七分钟,就可爬上前方 的小丘,终点接“竹13-1”乡道,出口处有一木造凉亭,名为“牛车驿站”,可能是昔日运 载货物的牛只至此,供牛只及行人休息的凉亭。

步道名为“汉卿”,不知有何典故?“汉卿”应该是人名,但沿途却无任何导览解说,我最初联想到是曾发动西安 事变的张学良将军。张学良,字汉卿。我知道他曾被软禁于新竹县五峰乡的清泉, 却没听说过他曾待过湖口。后来查资料,才得知当地有位以书画闻名的艺术家叶汉卿先生,我想“汉卿步道” 应该是纪念叶汉卿,而不是张学良。

图:金狮步道(古道)

至于金狮步道则距离较远,过了涵洞,向左走,柏油路沿着高速公路走,沿途右侧山脚下 有一些家庙、祖堂及一间万善祠。由于不确定路途远近,我改以车代步,开了1.5公里, 经过高铁的隧道旁,再往上行,却遇到道路施工后的破碎路面,找不到金狮步道的路口。

由于金狮步道可通往上方“竹13-1”乡道的金狮寺,于是我开车改走“竹13-1”公路,先至 金狮寺,改由上方往下找路,才确认了古道的入口。

原来,从高铁隧道再往上走,破碎路面附近的电线杆(编号口75A93)旁有一条 小路,走进去约一、两分钟,即可来到一处私人花园“逸鹤山庄”,有小桥、流水 、凉亭及修行的屋舍,但多已荒废,花园杂草丛生。“逸鹤山庄”的两侧都有步道可通往 金狮寺,可以右去左回或左去右回。其中以右线的景色颇为幽致,步道以大块的卵石铺成, 沿途有茂盛的桂竹林,林荫幽雅,约十分钟便可抵达金狮寺前的木造观景台。观景台展望好, 可以远眺湖口地区,远及桃园台地。

金狮步道,又称“金狮古道”,是昔日新埔到湖口运送农产品前往大湖口的一条古道。如 今大部份的路段都已变成柏油路,沿途无遮荫,仅有金狮寺附近的这一小段的竹林卵石步 道还可感受到一丝古道幽意。

若是秋冬时分,不妨可考虑从天主堂走至金狮寺,距离约2公里,路程约一小时左右。回程可 走“竹13-1”乡道,再接汉卿步道,回到老街的天主堂,回程距离也约是2公里。“竹13-1”乡道 虽是公路,但沿途道路平缓,视野开阔,有茶园景观,适宜健行。但夏日艳阳高照,公路 无遮荫,则不宜尝试。

旅游日期:2006.06.28


[照片]

湖口老街(1)
湖口老街(2)
湖口老街(3)
湖口老街(4)
湖口老街(5)
湖口老街(6)
立面红砖拱柱。
亭仔脚拱廊。
老街上的怀旧客家餐厅。
一层楼店面老屋-未完成的繁华梦。
三元宫(1)
三元宫(2)
老湖口天主堂。
天主堂门前的铁轨与候车站。
天主堂(外观)。
天主堂(室内)。
大湖口车站公园(1)
大湖口车站公园(2)
汉卿步道(1)
汉卿步道(2)
牛车驿站(距离天主堂约680公尺)。
牛车驿站。
昔日的金狮古道,如今已成为柏油马路。
私人花园-逸鹤山庄(古道登山口)。
金狮步道(古道)。
步道沿途有幽致的竹林。
步道终点的观景台。
金狮寺。
湖口老街。

[行旅图]

[交通地图](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)
检视较大的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