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:苏花公路
今天第一次走苏花公路,前来宜兰南澳旅行。
苏花公路对我的吸引力,不只是一条通往南澳的公路而已,也是我心仪大半辈子的一条公路,我从童年时代就知道苏花
公路的清水断崖。民国五十年(1961年)台湾银行发行的新台币壹圆纸钞,就以清水断崖为钞票图案。清水断崖就这么深刻
地印在我童年的脑海里。
童年时的想像,走苏花公路仿佛是闯鬼门关,汽车行驶于高耸的断崖边,稍一不小心,就会连人带车地翻落几百公尺的悬崖下,
车毁人亡。苏花公路极狭窄,又紧临悬崖,只能单线通车,而又常因落石而造成交通中断,这几十年来给我的印象,它始终
是一条恐怖公路。然而清水大断崖却是世界级的美景,为台湾八景之一,现在已被划入太鲁阁国家公园。我年轻时就很向往
一游清水断崖。
南澳,属于苏花公路的北段,距离清水断崖大约四十公里。我来到南澳,心情便激昂起来,于是产生了前进清水断崖的冲动
。开车从南澳至汉本,过大浊水桥,进入了花莲县。开车一小时,一路不知累。过和仁,进入太鲁阁国家公园的范围,
忽然远远望见前方苏花公路盘升于
悬崖边,穿过一座小山洞。山洞紧依悬崖,这画面似曾相识,原来眼前的情景正酷似于当年壹圆纸钞上的苏花公路图案。
这一刻,心情感动的有些复杂。童年的憧憬在中年时相遇。
图:苏花公路-崇德游憩区附近
由和仁至崇德的苏花公路,都属于清水断崖的范围。公路时而紧临断崖,时而穿进幽暗的隧道里。
由苏澳往花莲的方向,车子行走于靠山壁的一边,较无法欣赏到断崖美景。进入隧道时,得特别谨慎。苏花公路有的
旧隧道十分狭窄,隧道内灯光晦暗,拱壁未全抹水泥,时有滴水,让人有些心惶。
至公路指标168K的“和仁游憩区”时,停车休息。读导览图,才得知太鲁阁国家公园在清水断崖路段总共设置三处休
憩区,分别是“和仁”、“汇德”及“崇德”。这里的导览资料,也介绍了苏花公路的历史。
苏花公路的前身为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罗大春开辟的“北路”,今日称为“苏花古道”。日据时代1916至1923年日本人
重修北路,陆续改称为“大南澳路”、“沿岸理蕃道路”、“东海徒步道”等,但当时还无法行驶汽车。直到
昭和二年(1927年)才改筑为可通行汽车的公路,昭和七年(1932年)完工正式通车,命名为“苏花临海道”,从苏澳至花莲,全长119公里
(注1)。
图:崇德海滨的砾石沙滩
得知这三处游憩区,于是我一路南行,先至最远的“崇德游憩区”,然后再由远而近地往回走。崇德游憩区
位于176.4K处的崇德隧道。从花莲北上,崇德隧道便是清水断崖的入口。这里是欣赏断崖美景的极佳地点。
停车场有一条步道通向海岸,约六、七分钟,便可来到下方的砾石海滩。海滩遍布大大小小的卵石,为东海
岸的海滩特色。这里沙滩的卵石奇形怪状,其中有不少是白色晶莹的大理石,石头又间杂各色纹路及闪亮的石英及矿物
体,令人爱不释手。站在海岸处从低处眺望苏花公路,如一条细带绕于峭壁山腰,白浪拍岸,断崖矗起,
造物之鬼斧神工,公路之险峻绝危,令人叹为观止。
这时飘起细雨,我撑着伞,独自伫立海边,仰望清水大断崖,耳听来自太平洋的浪涛。
由崇德游憩区步行往北走,不远处就是“汇德隧道”的南口,这里有一段废弃的旧苏花公路,新的苏花公路
改走汇德隧道。汇德隧道长一公里多,是苏花公路最长的隧道,避开了危险的断崖旧路段。我走进旧苏花公路,
沿路有不少落石,抬头望,峭壁矗耸,好像站在台北一0一大楼的底下的感觉。心里不免感到颤栗发毛,
倘若上方有落石滚下,恐有毙命的风险,可想像昔日行车路经此地的凶险。既得提防坠崖意外,又得担心祸从天降。
趁脚还没发软之前,我赶紧撤退。
图:旧苏花公路及清水隧道
开车离开崇德游憩区,穿过汇德隧道,来到位于174.2K隧道北口的“汇德游憩区”。这里有一段旧苏花公路已整修
为“汇德景观步道”,长约一公里,供游客步行观景。途中有一条“汇德步道”可通向海岸,眺览附近断崖景观、
大理石岩层及欣赏海水的颜色变化。但因步道部份路基被海水掏空受损,目前正在整修,并未开放。
沿着景观步道而行,沿途有石砌的矮墙做为护栏,石材来自于汇德隧道开凿时的废弃土石。景观步道的终点处有一座木造
观景台,再过去就是危险的断崖路,道路已封闭。跨越栏杆向前走,前面远处有一座清水隧道,穿过隧道,便可接上我刚
才在汇德隧道南口冒险试走的旧路段。这里的路上也布满落石。除非有厌世的想法,否则不宜闯入这条危险路段。我只走几步路,
就连忙撤退。
站在观景台望着旧的苏花公路临海道路及清水隧道,可感受到苏花公路工程的艰辛。清水断崖高数百公尺,其崖壁以
几近垂直,刀削入海,底下惊涛骇浪。开路先锋们硬闯险境,向断崖争地,在绝险的断崖与浩瀚
的大洋之间,打造了这条举世罕见的断崖公路。苏花公路历经一百三十年的经营,由最初六尺宽的人行的步道,到
今日双向通车的现代公路,以人力克服天险,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。
图:苏花公路一景
苏花公路的清水断崖美景令人动容。这样一条不可思议的公路,却是无数的工程人员奉献宝贵生命换来的。清水断崖,
纪念着魂断异乡的日本人清水先生;位于公路174公里附近的锦文隧道,则是纪念民国三十九年(1940年)在清水断崖附
近抢修工事时,遭崩落的岩块击中,坠海殉职的苏花公路第三工务段段长吴锦文先生。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,为了打造
这条公路而付出生命。
苏花公路116.7公里东澳附近路旁有一座“庆安堂”,神龛供奉着“开路先锋爷”,祀祭因兴建苏花公路
而牺牲的工程人员。这座庙不知起源于何时,但“开路先锋爷”石头上刻着的姓名中有日本人,想必历史悠久,
说不定源自于清代,历经日据及民国时期。庙旁新竖立一块纪念碑,写着“苏花公路开路英雄世代永生纪念园”,
附近有小草坪,有几张石椅及栏杆。凭栏处,正面对着乌石鼻岬角的美景,这美景长伴着这些开路先锋们的
英灵(注2)。
当你经过苏花公路时,别忘了在此处停车,致上一份敬意与感念。
〔路程时间记录〕
台北---50分钟---礁溪---30分钟---苏澳---50分钟---南澳---80分钟---清水断崖
旅游日期:2006.06.21
include('leftbar_share.php'); ?>
include('sitetag.php'); ?>
include('adsense1.php');
?>
注1:此外,据传“清水断崖”的名称也是
为了纪念开路时殉职的日本人清水先生(Shimizu)而命名的,清水断崖上的山峰被称为“清水山”。
这项传说尚待资料佐证,亦有可能是误传。根据山友树大半棵兄表示,罗大春开北路时的奏摺已
提及大清水、小清水、大浊水等地名,所以“清水”的地名应更早于日本人清水氏。
我查《台湾文献丛刊》,当年确实已有大浊水及大清水、小清水的地名。另《台湾舆图/后山总图》亦提及:
“后山自苏澳往卑南路程:二十里东澳、三十里大南澳、三十五里大浊水、
二十五里大清水、三十五里得其黎、十里新城、五十里岐莱花莲港、
二十里吴全城、三十九里大巴笼、二十二里周塱社、二十二里秀孤峦水尾、三十里璞石阁、
十二里平埔庄、十二里石牌庄、四十五里卑南草寮、五十里卑南宝桑:综计四百五十八里。...”
《维基百科》(Wikipedia)提及“清水断崖”为纪念日本人清水先生的说法,网路资料否属实,需文献佐证。
若资料属实,则清水先生的名字刚好与当地的地名相同。“清水断崖”的名称可能是为了纪念清水先生,
但“清水”的地名则自古有之,与清水先生并无关系。
谢谢树兄提供这项资讯。…………..Tony补注于2006.07.01
注2:根据山友斌斌兄提供的资讯,
开路先锋爷那块石碑上,原本是刻着“遭难碑”三个字,为日本时代的石碑。大正五年(1916年)开东海徒步道的时候,
在现在庆安堂的地方,发生炸药爆炸,造成工程人员死亡,所以就立了一个纪念碑,上面写着“遭难碑”,下面是
殉职者名字。最初只刻着当时炸死的三个人,后来又有伤亡,变成六个,一直到日本时代结束为止,都是六个。
光复后“遭难碑”这种日式的称呼被磨掉,重新改刻为“开路先锋爷”,但石碑的人名维持不动。光复后的苏花公路
工程继续用这个石碑当作为伤亡纪念碑,名字向左右方向增刻,所以就变成现在的13个。
“开路先锋爷”当地人称“石牌公”。
谢谢斌斌提供这项资讯。…………Tony补注于2006.07.02
注3:一般海滩的堆积物如为疏松的沙粒(粒径在0.5~2mm之间)就称为
“沙滩”,若粒径大于2mm以上的砾石则称为“砾滩”。和仁海滩偏北的,以细沙或大砾石(小石头)为主;要往南边走下
去才会有很均匀大小、漂亮的砾滩。
谢谢Danto兄提供这项资讯。…………Tony补注于2006.07.17
[照片]
苏花公路。太鲁阁国家公园界牌附近。
太鲁阁国家公园界牌。
崇德隧道北口。
崇德游憩区眺望清水大断崖。
崇德步道,通往海边。
从海边眺望清水断崖。
砾石沙滩,北望清水断崖。
砾石沙滩,南望花莲方向。
大理石白兰香皂。
旧苏花公路(汇德隧道南口),有不少落石。
汇德景观步道(旧苏花公路)。
汇德景观步道眺望清水断崖。
汇德景观步道,前方观景台为步道终点。
观景台眺望清水断崖及旧苏花公路清水隧道。
旧苏花公路及清水隧道。
旧苏花公路上落石危险,禁止游客进入。
清水断崖(回程沿途拍摄)。
清水断崖(回程沿途拍摄)。
清水断崖(回程沿途拍摄)。
清水断崖(回程沿途拍摄)。
清水断崖(回程沿途拍摄)。
和仁砾滩(注3)。
庆安堂。
开路先锋爷。
苏澳港(1)
苏澳港(2)
苏花公路-童年的憧憬在中年相遇。
(注:其实钞票上的清水断崖照片并不是这个隧道,而是姑姑子断崖的象鼻隧道,目前已经废弃。...Tony补注于2006.08.04)
include('adsense2.php');
?>
[行旅图]
[交通地图](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)
检视较大的地图
include('footbar.php'); ?>
|